「輕奢人生」消費 奢侈品須「觸網」

專欄

發布時間: 2015/12/03

分享:

分享:

最近,國際奢侈品牌路易威登(Louis Vuitton,LV)在廣州經營的首家旗艦店,再次引起了市場的關注。

國際奢侈品牌收縮在華戰綫,並非今年才發生的事情。過去兩年,因應內地市場變化,加上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改變,不少奢侈品牌開始調整在華發展策略,縮減門店或暫緩擴張計劃。

前幾年,全球奢侈品牌接連在中國市場「跑馬圈地」,門店遍布中國一、二綫城市的核心商圈。但最近兩年,出現關店潮,研究顯示,2015年,83%的奢侈品牌在中國有各種形式的關店行為。

據內地的媒體的統計,過去兩年,普拉達(Prada)關閉了約三分之一的中國門店,香奈兒(Chanel)目前在華的門店約為11家,是最多店舖時期的一半左右。與此同時,雨果波士(HugoBoss)、博柏利(Burberry)、阿瑪尼(Armani)及其他奢侈品牌,也減少在華門店數量。

差價與信心 境外購買成主流

政府反腐、境外購物和境外代購的盛行,以及消費者習慣的改變,是導致奢侈品牌不斷收縮在華戰綫的主因。

不過,國際奢侈品牌縮減在華門店,並不意味着內地人減少對奢侈品消費,中國消費者仍是全球奢侈品的消費者,只是由於價差和信心問題,他們不喜歡在境內消費,更多是選擇赴境外消費,而且奢侈品牌也趨於多元化。

國際諮詢公司貝恩諮詢今年10月發布了2015年全球奢侈品報告顯示,中國人今年買掉了全球31%的奢侈品,去年這一數字是24%。中國人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買家。

內地奢侈品研究機構財富品質研究院日前發布的《中國奢侈品報告》就顯示,2015年,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將達到1,168億美元,按年增長9%,算上滙率變化,這個數字比2014年增加1,000億元人民幣。

內地售奢侈品 定價高境外1/3
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中國消費者在全球奢侈品消費的1,168億美元之中,有910億美元是在境外消費的,也就是說,有78%的奢侈品消費是發生在境外的,僅258億美元,即22%的消費發生在境內,奢侈品消費外流嚴重。

中國奢侈品消費外流,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趨於成熟,消費行為趨於理性。由於高進口關稅率和增值稅,境內外存在較大的價差,中國消費者於是到境外旅遊購買或境外代購,成為了主流。此外,境外的奢侈品款式可能較為齊全,而且品質較有保障,不用擔心買到假貨。

事實上,在中國內地市場出售的奢侈品,定價比境外至少要高出三分之一以上。

所以說,內地消費者並非不購買奢侈品,而是消費行為趨於理性,講求性價比,在互聯網時代,貨比三家,直接奔赴境外「血拼」、「爆買」去了。

在這個背景下,奢侈品牌調整在華開店戰略,縮減門店是必然的選擇。

過去幾年,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態度在發生了變化,以前,奢侈品是一種「炫耀」,或用於官場送禮,現在更多是向個人喜好而購買,是個人的生活品味,或獎勵自己。

隨着內地年輕中產的崛起,消費者習慣的改變,消費者逃離一綫大牌,年輕中產的輕奢人生,帶動了性價較高的輕奢侈品牌和小眾品牌的崛起,傳統國際奢侈品牌面臨巨大的壓力,需要年輕化吸引新的客戶。過去幾年,部分品牌在中國市場,經歷了「去logo化」、降價潮和關店潮,目前看來,關店潮還在繼續。

針對高端客 推訂製項目突圍

面對市場出現的變化,部分品牌針對高端客群,推出高端訂製項目突圍。

隨着內地年輕中產階層和新富階層的擴大,加上消費升級,中國奢侈品市場,前景仍然樂觀。

不過,內地中產高收入人士,他們追求個性、品味,購物講求性價比,追求好品質而又價格實惠的產品,帶動了「輕奢」品牌的崛起,品牌多元化將成為趨勢,這未來也將改變了奢侈品的銷售方式,「觸網」成為了在華發展的趨勢。

在互聯網時代,網購改變了消費者購物習慣,顛覆傳統商業模式和流通渠道,隨着80後,甚至90後逐漸成長為奢侈品消費者,網購也成為奢侈品主要銷售管道之一,「觸網」是必然的趨勢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
國際奢侈品牌收縮在華戰綫,並非今年才發生的事情。圖為路易威登在杭州的專賣店。(新華社資料圖片)

撰文 : 林美芬

欄名 : 北京觀察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